027-7960251

诚信为本,市场在变,诚信永远不变...
服务热线:027-7960251
新闻中心分类
新华鲜报|传承文化之美!看中国加入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》20年.发布日期:2025-04-02

**新华鲜报|传承文化之美!看中国加入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》20年**

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,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。自中国于2003年加入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》以来的二十年间,无论是政策的落实还是具体行动的执行,都显示出中国在这一领域中的坚定决心和卓越成就。

**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**

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仅是过去的遗存,而是民族文化的精神表达,它涵盖了口头传统、表演艺术、节庆活动、传统工艺等众多领域。这些文化瑰宝不仅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多样性,也为全球文化融合带来了无限可能。中国深知这一点,自加入公约以来,积极致力于这些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。

中国展示了

**政策推动与实际行动**

加入公约后,中国政府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。例如,国务院在2005年设立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,并于2006年发布了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》。这些政策框架为地方政府、文化组织、民间团体提供了规范和指引,确保保护工作有章可循。**_通过政策推动,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,形成保护合力,是中国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原因。_**

在具体的保护行动中,各地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传承活动。例如,**浙江省的龙舟赛和广州市的广府庙会**,均是通过地方政府牵头,联合当地文化团体和传承人共同推进的成功案例。这些活动不仅有效唤起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,更有助于增强社区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。

**教育与传承的结合**

此外,教育与传承的有机结合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。许多学校设置了传统文化课程,聘请民间艺人为传承导师,使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传统技艺。**例如,北京几所中学设立的剪纸兴趣班,通过与当地艺术家合作展开实践教学,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好评。**这样的模式不仅让学生直接接触到非物质文化的魅力,更为这些濒危技艺注入了生机。

**国际合作与交流**

中国在积极推动国内保护工作的同时,也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,与多个国家展开了文化遗产方面的深入合作。在国际平台上,中国展示了多项文化项目,如昆曲、中国书法等,均被列入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》。这些举措既彰显了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成就,也向世界传递了开放与合作的讯息。

总结来说,**中国加入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》的二十年,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不断推出、措施不断落实的重要时代。这段历史不仅见证了中国在保护领域的努力与成就,更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。**